发布时间:2023-08-02 文章来源: 作者1: 办公室
一、郑州市“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比较研究
(一)郑州市产业基金现状
一是出台管理制度,完善运作架构。出台《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成立规模2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构建了“基金委—母基金—子基金”的运作架构。二是实施分类管理,强化招商基础。战略投资类基金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和专项子基金投资策略。科技孵化类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成长。产业培育类基金主要采取市场化模式和母基金投资策略。三是构建基金体系,招引领军项目。设立母基金2只,子基金27只。参股子基金到位26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1000亿元,投资项目250余个,支持了超聚变、比亚迪等重大项目引入。四是推进基金集聚,优化“基金+招商”融合生态。引入中金资本、中国国新等百强私募基金机构,形成郑东新区、高新区基金集聚高地,私募基金181只,认缴2300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强有力的国有运作主体。负责产业投资和政府产业基金运作的公司,注册资本低,资产规模小,缺乏经营性资产,难以支撑前期资本投入和大型项目投资运作。二是缺乏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团队,尚未组建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三是缺乏国有资本循环发展和资金持续稳定投入机制。产业母基金主要来源于市财政以及国有企业,其他主体出资积极性不高;主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缺乏资金退出渠道,国有资本大量沉淀,后期投资压力较大;缺乏收益综合平衡机制,经济贡献无法反哺到国有企业。四是缺乏“基金+招商”协同机制。基金管理团队以及基金“募投管退”战略与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对接不够,对产业发展重点、招商引资方向把握不准,基金介入招商项目普遍较晚。
(三)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管理架构,做大基金运作主体。组建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分行业分领域组建投资团队,加强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条研究,提高专业性科学性。通过资本金注入、资产划转等方式做大国有主体资产规模,增强投资融资和资源调配能力。制定国资授权放权清单,将经营管理职责归位于企业主体;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多劳多得激励导向。二是优化发展模式,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构建政府资本持续积累机制,每年度将一定比例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股权投资母基金,从项目税收等地方经济贡献中拿出一定比例投入到政府产业基金;职能部门提供支持,提高基金招引培育项目IPO上市率。三是完善配套机制,规范基金运作管理。建立国资退出机制,投资协议提前约定退出方式的可豁免进场交易,对产业培育类基金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基金结构。四是加强沟通联动,提高资本招商效能。建立“基金团队+招商团队”联动机制,定期沟通交流;组建基金招商专业化团队,提供战略性战术化决策咨询。
二、航空港区政府投资性资本引领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航空港实验区立足城市开发与主导产业培育,城市开发提供基本普惠的城市服务,科技园区为产业提供发展平台,产业投资对重大产业项目引入及落地提供直接资金支持,金融服务采用控股或者参股模式服务产业发展,区管国有企业根据项目类型、盈利能力及风险情况等,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开展业务合作、实施项目运作,设立规模300亿元的兴港产业发展基金,采用“直投+子基金”投资策略,助力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航空物流等项目集聚。
(二)发展成效
生物医药产业效应显著,入园企业44家,投产33家,企业产值4.3亿元;入园企业在研26个创新药中,2个已进入临床Ⅱ期、Ⅲ期阶段。电子信息及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力,“华锐光电”引进先进液晶面板生产线,可生产0.96—24英寸不同应用类别的显示面板。卫星导航产业后劲十足,“合众思壮”专注北斗核心技术研发,加大核心技术向河南转移,助力提升核心技术芯片国产化水平。硅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合晶”投资12亿元,是我省首个投入运营的半导体级单晶硅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新能源企业产业快速发展,郑州比亚迪系列项目总投资490亿元,今年4月顺利投产。
(三)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比如,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支持政策,无法形成普遍有效的政策竞争力。二是金融支持力度有限,主要以产业基金方式为主且规模较小,对于风险较高的早中期创新项目无法形成支撑。三是容错纠错机制欠缺,与传统产业相比,投资高技术产业具有更高风险。
(四)政策建议
一是提升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匹配度。省市区牵头,系统优化高技术产业支持政策,依法依规出台更大力度的税收返还等激励政策;提高对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出台房租减免、设备补贴等普适性产业政策。二是完善产业金融支撑体系。扩大基金规模,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搭建投早投小投资机制;充分发挥债券、银行、保险、专项贴息等金融手段,满足高技术企业发展融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