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0 文章来源: 作者1: 办公室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性强、成长性好,是增强发展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围绕“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涌现出一批行业翘楚,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作为构建“1+4”产业体系、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扶持和引导,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集聚,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产业转型、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立足泰州产业基础和发展实际,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补短板、锻长板,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市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引领带动更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向创新引领、专业化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初步形成了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带动、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推进数智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坚持把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作为赋能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的关键变量,扎实开展专项行动,深化实施精准诊断,更好把握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品解决方案,优化服务供给、降低转型成本,引导企业主动转、有效转,先后创成一批省级标杆工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特色产业基地,在数智赋能中提升了中小企业产品层次和竞争力。
三是强化要素供给,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激发
大力营造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制度,组建运营省产研院唯一分院,布局建设了一批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特色产业联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了一系列“育苗工程”、培育计划,开展“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助力企业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全国首创“创新积分贷”体系、推进优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等做法有特色、有成效。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聚焦主导产业引才聚才,“泰州日”“泰爱才”等人才工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锚定“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转型的动力活力。
四是助企纾困解难,政策扶持促进更加精准有力
认真落实国家、省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省级以上专项资金1.2亿元,拨付市级专项资金2695万元。同时,着力完善政策精准推送机制,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打好从政策到服务的“组合拳”,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专项行动,并着力构建完善长效机制,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发展信心,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
二、着眼增强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以产业链思维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化程度高、配套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是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的有力保障。建议进一步坚持链式思维,从强链补链固链、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微观基础的维度,扎实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链式思维,加大梯度培育力度
根据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部署要求,出台我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规划和培育方案,加快优质中小企业培育进程。全面摸排我市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分层分类的专项扶持政策,提升梯度培育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聚焦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梳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清单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库,精准招引一批能够突破产业链上断点、难点、堵点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努力把长板锻造得更长,把优势打造得更优。
二是坚持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充分发挥领军企业规模效应和“链主”优势,支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深入实施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以技术、要素和经验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赋能。积极探索创新制造业全生产链企业间合作模式,打造涵盖“链主”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集群的生产需求数据交易平台,形成企业基于供需数据驱动的合作机制,促进企业生产资料有效运输、流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是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资源链接优势,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创新成果转化等交流合作平台和劳动力、原材料、能源、运输服务等供需对接平台,更好服务于产业链企业。引导行业协会商会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需要,积极培育举办交易会、展览会、洽谈会等品牌服务项目,为企业开建渠道、拓市场、抢订单创造条件。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对接上争资源,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市场拓展、权益保障等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三、健全完善全要素创新生态,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建议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加快构建完善融合高效、开放畅通的创新生态。
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动力、能力和影响力。强化人才支撑,围绕“一体系、四集群”创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完善校企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制度,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的“指挥棒”更多地交给企业,促进企业吸收高水平研发人员,破解企业创新人才集聚难的问题。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对专精特新企业在知识产权申请获权、转移转化、维权救济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支持服务举措,激励和保护企业科研创新热情。
二是集成创新一体化助企服务
坚持用户思维,紧扣企业需求,把优化服务作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标杆引领与面上推广相结合、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引导更多的企业找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高质量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不断完善财税支持、信贷扶持、创新研发、产业培育、数字赋能、市场开拓、质量品牌等政策。针对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创新快、上市应用迫切等特点,加快完善创新型产品推广应用政策和标准,让新产品尽快商业化。借鉴先进地区做法,通过成立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会、搭建专精特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积极为企业提供申报辅导、诊断测评、定制化商业信息、企业家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服务。
三是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专项行动,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发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专利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等金融产品,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和风险管理技术。加快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继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国际环境,应特别重视对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支持,通过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等,全力帮助企业保订单、防风险、求生存、谋发展。
来源:泰州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