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28 文章来源: 作者: 12345
一是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环境。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引导辖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升精神区位,构筑精神高地,创造优异成绩。
二是提升特色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街道经济服务工作的特色性和独创性,突出“超前谋划”、“事先服务”,集中精力于谋划策划环节,科学定位项目,着力引导好企业在辖区生根发芽壮大。
三是要加强培训引导。支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实际行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是广搭沟通渠道。全力协助企业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各社区、银行、借贷担保公司等单位的信息沟通,着力搭建“绿色通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
五是整合涉企政策。整合省、市、区里有关经发、科技、外经贸、人才等涉企政策,目标是使政策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并计划于近期对辖区内重点企业的财务人员等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六是紧密联系企业。坚持与企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特别是关注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的运行情况,主动了解和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及时为企业“雪中送炭”。